

在香港中文大學就讀期間,我對人類發展神經科學和兒童心理健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的畢業論文以逾一千個家庭的數據為基礎,透過深入分析和研究,累積了豐富的實證經驗,尤其在研究自閉症與情緒發展的神經科學背景方面尤為突出。
二零二五年九月,我將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進修該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合辦的「發展神經科學與心理病理學」碩士課程。
我特別關注兒童於華語社群成長與心理健康的研究領域,並有志建立屬於自己的團隊和研究實驗室,致力推動全球對兒童發展與健康的關注,期望將研究成果真正受惠於有需要的群體及回饋社會。


我將赴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修讀大氣與氣候科學碩士學位,深研天氣及氣候等議題。
修讀本科課程間,我於香港天文台參與過一年的風暴潮預測工作,並延續為畢業專題研究,探討風暴潮在未來氣候下的轉變。這些經歷讓我了解到氣象預測的困難,亦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和建立氣候韌性的重要。
完成碩士課程後,我希望投身氣象服務業,為市民在氣候變化中以前沿技術提供更精確的氣象預測,體現書院的創院初心「求學創新.造福人群」。


我十分榮幸獲得本年度的品學兼優獎,並衷心感謝逸夫書院對我的肯定和支持。作為護理系的學生,我在五年的課程中接觸了不同的理論,包括基礎生命科學、護理專科、法律與倫理、健康促進等。然而,令我最感興趣的課程內容無疑是臨床實習,因為這讓我能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去幫助病人。我明白,大學除了培訓我成為一位稱職的醫護人員,更重要的是培養我的同理心和使命感,教導我如何關懷病人,並與他們建立互信關係。
人們常說,大學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的確,我相信在學業以外,全人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很感恩大學給予我寶貴的機會,讓我在五年級時到訪復旦大學護理學院進行交流活動。我很高興能與當地同學分享香港現時的護理發展,同時也探索了當地的文化和學習模式。這次經歷讓我反思中國大陸醫療系統的優勢,亦擴闊了我的全球視野。
托馬斯·富勒曾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放眼世界,或許會為你帶來更充實的大學生活。


(English version only)
My name is Oliver, and I come from Indonesia. I major in IBBA with a minor in Psychology, and I am currently completing my final term here at CUHK. I’m proud to be a recipient of the Student Exemplary Award for 2024/25. As a student who is graduating very soon, I’d like to share a bit about my 4-year journey up to this point.
As cliché as it sounds, my motto and key to success has been staying consistent and never giving up. Even for this award, I only succeeded on my third and final attempt in my fourth year. I could have easily given up after failing my first attempt in second year, but I didn’t allow myself to.
Originally, I applied to and was admitted into CUHK’s Psychology programme. I switched to my current IBBA major just before the start of my second year. What I’m getting at is that—like myself—it’s completely normal to feel lost or left behind, especially in your first year of university. University is meant to be a place of self-discovery and growth, both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y.
Although the IBBA programme may seem quite generic at first glance, I was truly able to develop both the soft and hard skills needed in the business world. I practiced and cultivated important skills such as teamwork, problem-solving, and presentation through the programme’s well-designed courses, which I am now applying in my internship.
Last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Shaw College, which showed me nothing but great hospitality throughout my time here as a student at CUHK.


我很榮幸能作為逸夫書院2024/25年度Student Exemplary Award獲得者與大家分享。
我對數字和編程的興趣始於一種簡單的好奇心和挑戰自我的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好奇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熱情。當我進入大學,開始探索金融市場時,我很幸運來到了金融科技領域,在這裡,將創新與現實世界相連。
在我的學習生活中,我嘗試將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知識應用於金融中的實際問題。我尤其希望創建包容性和使用者友好的金融解決方案,為各行各業的人們提供服務,而不僅僅是富人或精通技術的年輕一代。我希望金融科技能夠成為彌合差距、促進可及性,幫助每個人。
對於即將入學的新生,我鼓勵大家探索新事物。不要畏懼困難——它們是成長的墊腳石。你克服的每一個挑戰,你探索的每一個新概念,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豐富你的個人和學術之旅。此外,做一個善良的人也很重要。


作為一名社會學學生,我的學術興趣集中於環境、社會與管治(ESG)發展、性別平等以及支持弱勢社群。我在中大的學習讓我深入了解社會與環境問題的系統性根源。在實習期間,我參與了ESG評分系統與企業可持續發展項目,分析了大規模數據以評估投資的社會與環境影響。
此外,我對香港性工作者的民族誌研究,讓我提出了減少污名化及改善法律保障的實用建議。這些經驗教會了我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推動有意義的改變。社會學教會我提出批判性的問題,從多元視角看待問題,並總是尋求以公平和包容為核心的解決方案。
我的人生格言來源於甘地的一句話:「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這句話時刻提醒我,以誠信與使命感去面對生活中的每個挑戰。
對逸夫書院的同學和學弟學妹們,我想說:請珍惜每一個探索興趣、挑戰自我以及參與社會的機會。大學是學術與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請勇敢追隨自己的熱情,擁抱屬於你們的獨特旅程,不要害怕去追逐偉大的夢想。